□常德日報記者 鄭彥 通訊員 黃子夏 文/圖
“高大哥,這兩天小龍蝦應該漲價了啊!”5月31日,津市市藥山鎮政府鄉村振興辦的干部來到三新垸村高衛金家走訪時,熱情地向他打招呼。
“是的,馬上過'六一'兒童節了。今天漲到10元一斤。”高衛金笑著回答。
現在,53歲的高衛金成為當地有名的龍蝦養殖大戶。但幾年前,高衛金一家的生活曾陷入低谷。妻子春秀2014年確診癌癥,2020年去世。6年時間里,高衛金辭掉工作回來照顧妻子,帶著她輾轉多家醫院尋醫問藥,花光了積蓄,還欠了2萬多元外債。可惜,最后天不遂人愿,康復的奇跡并沒有降臨在春秀身上。
“老高不是好吃懶做的人,前些年他是沒辦法了。”在村兩委干部的眼中,高衛金重情義又肯吃苦。了解到高衛金一家的情況后,駐村工作隊和結對幫扶干部調查分析養殖業市場的現狀后,結合三新垸村本地的有利條件,確定了對高衛金進行產業幫扶的基本思路。
2020年的一天,工作隊隊長魯炎山向高衛金介紹小龍蝦養殖產銷兩旺的市場前景,鼓勵他養殖螃蟹和稻蝦。當時,高衛金面露難色地說:“稻蝦養殖需要較多資金投入和大面積的田地,做這個對我來說風險太高了。”魯炎山聽后,用手拍著高衛金的肩膀道:“只要你愿意干,我們幫你想辦法解決!”
因病致貧的變故,沒有讓高衛金產生抱怨,更沒有消磨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結對幫扶干部的關心支持,讓他有了從頭再來的信心和底氣!
做養殖不能不懂技術,高衛金爭取到外出學習的機會,在長沙接受了一個星期的養殖技術培訓。回來之后,他開始做稻蝦養殖。在村兩委的擔保下,高衛金申請了5萬元小額信貸作為創業啟動資金。高衛金請村兩委出面與村民們溝通協商后,在村里流轉了110畝水田做稻蝦養殖。駐村工作隊為高衛金聯系好挖掘機施工隊和蝦苗投放基地負責人。高衛金自己則在水田旁蓋起了生產棚,用心經營起這一片希望的土地。
付出換來收獲。第一年,高衛金投放的蝦苗茁壯生長,水稻也收獲頗豐。第二年,龍蝦上市季節,高衛金趕上了好茬口,鮮肥的龍蝦全部售磬,他還清了貸款和債務,還留下了第二年的啟動資金。短短兩三年時間,高衛金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了勤勞致富之路。他給鎮政府鄉村振興辦的干部算了一筆賬:“不算一季稻的種糧收入,去年小龍蝦純收入約1000元/畝,賺了大概11萬元。”
記者問養殖龍蝦究竟有什么訣竅,高衛金回答說:“主要是得保持好水質。跟人一樣,環境好了就長得好。”
為了讓高衛金的龍蝦能賣個好價錢,每年龍蝦上市的時候,工作隊隊員每天都和高衛金電話聯系,為他提供市場信息、介紹客戶。“去年我貸款買了一套7萬元的無人機,這樣噴灑農藥比傳統人工噴藥更加高效,也能節約一部分人工和物料成本;又開辟小部分水塘做甲魚養殖,現在還在摸索中。”高衛金感慨地說,黨的好政策讓他更有底氣去嘗試新技術、開拓新的養殖領域,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