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王玉凡 文/圖
“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感謝村‘兩委’和幫扶干部小游在最困難的時候向我們伸出了援手。現在女兒工作也轉正了,相信今后我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今年4月,在桃源縣茶庵鋪鎮尚寺坪村林里桂家中,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游佳豪入戶走訪時,林里桂說出了心里話。
2019年,村“兩委”考慮到林里桂已經年滿60歲,勞動能力明顯減弱,家中還有患有肢體一級殘疾的高齡母親需要贍養,以及正在大學就讀的女兒急需用錢,經過集中討論,一致決定將其納入邊緣易致貧戶,申請監測幫扶。
2021年,當時年僅27歲的游佳豪成為林里桂家一對一的幫扶責任人,作為年輕干部的他感到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一分。為了更快更高效地幫助林里桂家擺脫眼前困局,穩定消除風險,游佳豪向熟知情況的村支書黃五湖和鄉村振興專干深入了解了林里桂家的情況,做了不少功課。
入戶走訪前,游佳豪已經對林里桂家中的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但當看到在生活的重擔下的林里桂時,游佳豪還是頗為觸動,本就瘦骨嶙峋的他顯得格外蒼老。
“共產黨好啊,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啊!”交流之初,不善言辭的林里桂反復說道。當時的他和母親均享受了農村低保、養老金和家庭醫生簽約的兜底政策,其母親還落實了殘疾人生活、護理兩項補貼,醫保全免和高齡補貼政策。國家對低收入和老年人群體實施的政策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為林里桂一家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提供了最堅強有力的保障。
2022年,隨著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地鞏固,方針政策不斷地優化調整,在茶庵鋪鎮落實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契機下,游佳豪結合林里桂家的實際情況,積極幫助林里桂家申請并納入了產業幫扶的分紅項目。“幫扶政策落實以后,我從林里桂的眼中明顯看到他增收致富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游佳豪說。
兩年多的時間里,游佳豪在工作之余,時常會去林里桂家中看一看、坐一坐、幫一幫、聊一聊,除了送去油、米等生活物資,了解他們一家近期的生活狀況和困難外,他最關心的便是林里桂之女林惠的工作問題。他深知,只有解決了林惠的工作,才能讓林里桂家里徹底穩定地消除返貧風險。游佳豪密切關注林惠畢業后的就業動態,為其積極聯系務工企業,推送務工信息,又在其順利外出務工后,多次詢問并跟蹤落實務工交通補貼的打卡發放。
現如今,林惠已經成為家里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每年的工資收入達到42000元,家中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家里的經濟收入持續穩定的增長也有了保障,預計2023年家庭純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人均純收入2萬多元。“看到像林惠這樣有責任心肯吃苦的年輕人在埋頭奮斗,我就覺得我們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路無限光明。”這讓同樣作為年輕人的游佳豪感到驕傲之時,也備受鼓舞。
“我非常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大家的幫助,我們家能不能退出監測,把名額給更需要的人?”2023年年初,林里桂的母親去世,他自己身體也有所好轉,可以就近找相對輕松的零活或搞點茶葉種植等補貼家用,分擔女兒壓力的同時也可以減輕國家的負擔,便找到村里想申請退出監測戶幫扶。
游佳豪說,林里桂為人勤奮老實,從2019年納入邊緣易致貧戶開始,他就總說平白享受著國家的政策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但他身體不好,女兒當時又在讀書,實際情況確實非常困難。游佳豪感覺得到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林里桂是充滿了對奔向未來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他也相信林里桂家的幸福之路會越走越穩。
鄉村是青年踏入社會的煉金爐,只有經受住了考驗,才能淬煉出真正的本領,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如果沒有腳沾泥土深入群眾,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群眾實際;如果沒有了解實際,就不可能真正地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更不可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在鄉村振興這一歷史性機遇關口,我們這代年輕人大有可為。”游佳豪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