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網記者 蔡文龍 見習記者 劉奕麟 通訊員 潘娜
????“這里樣樣都好,能看電影,能看圖書,能和生活大半輩子的街坊鄰居聊天,熱熱鬧鬧不孤單,在這里,老人們開心,家里人放心,我天天都來。”8月3日,73歲的黃金桂老人自豪地告訴記者。在武陵區東江街道新坡社區老年照料中心,像黃金桂一樣的老人共有210多名,他們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滿。
????新坡社區地處城郊接合部,社區常住人口大多屬于村民轉居民,居民在城里務工,空巢、留守老人較多。養老問題,成為社區的重點難題。
????為了解決空巢老人日間無人照料的問題,新坡社區2012年啟動建設老年照料中心項目,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為社區里70歲以上的老人們提供包括午餐、理發、體檢、看電影、近途旅游等18項免費服務,老人們不花一分錢,開銷全部由社區承擔,這得益于社區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社區成立了一家農貿公司,發展倉儲和機械設備租賃等產業,年收益達上百萬元,實現了自身“造血”供養老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坡社區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年年上“新坡”。新坡社區不斷加大對老年照料中心的硬件建設投入,優化志愿者培訓和服務,現已擁有80多個固定志愿者,6個志愿者連點單位,每周輪流開展志愿者服務。老年照料中心由成立之初的130名老人,現已增加到210多名老人,老人們平均壽命達到76歲,他們的晚年生活比蜜甜,這也讓新坡社區成了人人羨慕的幸福社區。
????采訪中,77歲的唐道義主動當起向導,帶領記者參觀了老年照料中心。這是一棟現代化的大樓,它矗立在寬闊整潔的廣場上。穿過大樓,一個綠意盎然、小橋流水的綠化公園映入眼簾,公園里石墩、木椅、回廊、卵石小路等一應俱全,環境清新優美。
????77歲的劉運春跟記者聊起經歷,他住在老年照料中心大樓的后面,而老年照料中心就是他的第二個家。白天,他都會來這里打打小牌、看看電影、讀讀書報。“社區還提供免費的午餐,飯菜不僅口味好,還為我們老年人考慮得周到,每周一、三、五是吃米飯,二、四是面食,社區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說話間,劉運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每天晚飯過后,劉運春就喜歡在綠化公園壓腿和做太極揉推。他說,近幾年社區為他們增加了壓腿架、扭腰器、太極揉推器等健身器材,健身鍛煉也不用去遠方,綠化公園就在家門口,天天鍛煉,身子骨也硬朗了,人也精神了。
????穿過綠化公園就到了老年照料中心的服務大樓。記者看見大樓內棋牌娛樂室、健康咨詢室、心理輔導室、電影院等一應俱全,老人們三五成群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看書觀影,生活十分愜意。如果累了還可以去四樓,這里有像酒店一樣的房間供老人午休,根據老年人的需求,配備有空調、電視機、衛生間、應急呼叫器等設備。
????參觀完一圈后,記者問及這些年的變化,唐道義說,所見到最大變化是老年人的素質提高了,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他記得剛來的時候,亂扔煙蒂、亂吐痰、打赤膊的現象時有發生。
????“當時有一位老人李爺爺來的時候喜歡打赤膊,我們多次跟他講,告訴他這是公共場所,要注意個人形象,同時也叮囑大家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凈整潔。”唐道義說,社區為他們提供這樣好的養老環境,這里是他們共同的家,要一起愛護它。
????為了老有所為發揮余熱,加強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唐道義和另外11名老人還成立了老年志愿者小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的負責環境衛生,有的負責維持秩序,有的負責文娛活動。如今大家都能遵守文明公約,待人和善,衣著得體,公共場所講文明。
????唐道義感慨道,這幾年在志愿者的幫助下,老年們人逐漸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用電腦放電影、網上購物等,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人心齊泰山移。”在新坡社區主任眼中,這幾年社區大力氣開展孝養文化建設,優待老人和小孩,不僅凝聚發展的力量,一些社會新風也撲面而來,形成了獨特的新坡現象。
????在2019年至2020年常益長鐵路征拆工作中,新坡社區20多戶居民的房屋納入了征拆范圍,居民們不講任何條件,非常配合,順利完成征拆。
????因為家中的老人受到了社區無微不至的照料,居民們都對老年照料中心充滿了感情,許多人紛紛主動給中心捐款,提供志愿服務、義務勞動,還有曾受到照料的老人過世前留下遺囑,將畢生積蓄捐給老年照料中心。
????自2014年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營以來,社區干部陳昊松、付孝杰帶頭捐款,居民劉科與張圓圓、劉海詩與陳鴻雁、胡昌國與胡開敏等先后在結婚當天為老年照料中心捐出“份子錢”,居民為社區公益事業捐款近百人,金額達100多萬元,累計有1500多名社會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的社會實踐服務中,新坡社區被評為“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