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賀夢瑤 姜宇 文/圖
“姜守清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后,他扎根農村,通過自己的智慧,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成為了一段佳話!”津市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峰如此評價。
姜守清出生于津市市新洲鎮麓山村,現任津市市紅梅菊芋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他1990年3月應征入伍, 在部隊刻苦訓練,表現優異,先后擔任班長和代理排長。1992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4年, 姜守清退伍后,回到老家,擔任一名普通的村民小組長,第二年,他開始擔任村主任。其間,他帶領村民修建堰塘17口、村級公路8.3公里、組級公路11.6公里。
“要想農村經濟搞得好,硬件設施必須先行一步!”姜守清說。
姜守清為人清正廉潔,直到2002年,家里的房子還是一棟老舊的小平房,孩子又小,讀書都困難,老婆時常有怨言。
2003年,姜守清前往澧縣開三輪車拉板材謀生,為了補貼家用,妻子也外出打工。“不久,妻子被查出了癌癥。我放下所有的工作帶著她到處求醫,短短一個月花掉了22萬元。看著她受盡折磨,我也痛不欲生!”姜守清眼含淚水地說。
為了給妻子賺取治療費用、增加營養,姜守清只得沒日沒夜地打工掙錢,很多時候他甚至一個人睡在工地地下室。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他還清了所有債務。
“看到我太辛苦,兒子高中未畢業就輟學了,在老家開起了養豬場!”姜守清愧疚地說。
2016年,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姜守清決定回老家嘗試稻蛙養殖。“千方百計籌到啟動資金后,我又跑到湖北向養蛙大戶跟班學習了幾個月。”學成歸來后,姜守清以破釜沉舟的勇氣,開始稻蛙養殖。然而,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并不代表實踐就能一帆風順,兩年時間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虧損了近10萬元。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8年,姜守清迎來了創業的春風,在鎮村兩級的推薦下,他積極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培育班。從培育班畢業后,姜守清回村將370畝荒山荒地全部種上了密本南瓜。在他的精心培管下,當年南瓜喜獲豐收,畝產高達4000斤,除去成本后,獲得純利潤10萬多元。
2019年,姜守清又將本村十組127畝荒地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流轉下來,投資22萬元,進行南瓜、稻谷、藠果輪作種植。
2021年,姜守清發起成立了津市市紅梅菊芋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麓山村和庹家峪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帶領村民一起種植水果玉米、南瓜、水稻、棉花和藠果,年產值120多萬元。
“姜守清現在是我們這里的種植大戶,他真正起到了帶頭作用。現在,他的產業有特色農副產品批發中心、食品冷鏈庫一個、津馨佳薯業加工廠,年銷售額600萬元。”張峰為姜守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