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 姜鴻麗
“常德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召開市委八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市委《決定》,明確12個方面49條380余項改革舉措,動員全市上下錨定‘三個高地’、推進‘二次創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常德力量。”近日,常德市委書記羅毅君在接受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
作為湖南經濟大市,常德產業基礎扎實、人才資源豐富,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如何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羅毅君告訴記者,關鍵是要做好兩篇文章。
“首先,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文章。”羅毅君介紹,常德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牛鼻子”,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在新興產業、科創機制、市屬國企上求突破。比如,以構建“4+3”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引領,打造合成生物公共技術平臺,組建總規模達100億元的“2+2+N”基金矩陣,將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打造成為常德的“新飯碗”“金飯碗”。
常德是教育大市、人才大市,常德籍院士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如何把教育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的勝勢?羅毅君介紹,常德成立了29名院士專家組成的市科技創新決策咨詢委員會,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的創新引領作用,主動對接全省“4+4科創工程”等“五大標志性工程”,更好實現教育、科技、人才“1+1+1>3”的倍增效應。
“其次,做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的文章。”羅毅君認為,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建設誠信城市尤其重要。在省委明確的12項首批重點改革事項中,常德承擔了“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改革試點。下一步,將持續開展違法失信專項治理,弘揚“桃花源式”的待客之道,把常德建設成誠信、法治、服務、耐心、清廉城市。要堅持市場主導,堅持系統、法治和市場思維,引導企業積極開拓市場,讓更多常德產品走向全國、走向全球。還要在降本增效上發力,完善水、電、路以及物流等基礎設施,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更多企業家愿意到常德投資,能在常德興業。
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常德也做了一些有益探索。羅毅君介紹,常德聚焦打造百萬中心城區人口城市以及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制改革,提升中心城區發展能級,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在鄉村振興方面,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健全種糧農民穩收增收機制,加快建設“桃花源里 和美鄉村”。此外,常德主動承接省委“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改革試點,將探索構建規劃、資金、政策、部門統籌機制和“平急兩用”土地利用方式,全面提升防汛安全、國家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力爭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常德經驗。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羅毅君說,常德堅持老百姓需要什么、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羅毅君介紹,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提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兩道“融合命題”。常德牢記殷殷囑托,出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實施意見,提質升級常德河街非遺街區,支持常德絲弦、常德高腔、澧水船工號子等地方特色文化繁榮發展,持續擦亮桃花源、柳葉湖、城頭山等“金字招牌”,力爭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
“常德還重點推進就業、教育、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改革,尤其是針對老齡化率高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老齡產業政策,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更好滿足老齡人口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羅毅君表示,將深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健全鄰里糾紛、涉眾金融、房產物業等重點領域風險排查、化解、調度、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德。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