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劉清 整理
回顧 2024
主要經濟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499.2億元,增長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6億元,增長5.5%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8%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16億元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72元,增長5.1%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鼎城發展史上極不平凡、濃墨重彩的一年。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鼎城區,深入謝家鋪鎮港中坪村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鼎城發展寄予殷切期望。港中坪村基層減負“四個少了”經驗得到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四清四減”經驗獲中央改革辦專題推介、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典型案例。
這一年,全面理順常德高新區管理體制,常德高新區入選全國“專精特新”百強高新區、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科技創新類)。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常德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授AA+主體信用評級。
這一年,我們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滄山、關門洲、唐家鋪等自來水廠完成提質改造,S317黃土店至花巖溪公路、S314鼎城韓公渡至崇河公路建成通車,村級衛生室全部開通門診醫保報銷,農村中小學校校園餐普及并提標。
一、經濟發展韌性更強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爭取上級全口徑到位資金超38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1.86億元,到位地方政府債券資金38.88億元。27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7.26億元,200兆瓦風電項目并網發電。
消費動能持續釋放。大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發放惠民補貼5000多萬元,帶動各類消費近3億元。實現旅游收入58億元。港中坪農文旅融合區獲評2024年度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鄉村旅游精品廊道入選湖南鄉村旅游“四個一百”工程建設名錄。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深入開展“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減稅、退稅、降費超6億元,解決企業用工需求5000多人次。首批“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部落地,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55.7%。鼎城區人大常委會營商環境評議反饋的86個問題全部得到解決。
二、產業園區動能更足
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再次刷新全球最大塔機制造紀錄,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入選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培育對象。液壓油缸產業集群獲批全市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湖南特力液壓有限公司獲評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增外貿“破零”企業7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6億元。
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深入實施“智賦萬企”行動,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家工作站各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家,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省級A類評定。與高校院所新達成產學研合作12項,開展核心技術攻關11項,新增授權專利347件。
生態集聚力不斷增強。穩步推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重大項目27個、新開工4個、新投產11個,“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15家。常德高新區成為全省首個“互聯網+招商”數智招商試點園區。
三、城市鄉村面貌更美
城區功能日趨完善。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永興河片區排水防澇建設項目穩步推進。6個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9個保交樓項目如期交付。新增公租房278套、保租房341套。
鄉村振興全域推進。糧食生產“1511”工程成效顯著,糧食種植面積151.99萬畝、總產66.58萬噸,穩居全省前列。實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150公里,改造危橋15座。9家企業獲批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248億元、增長5.9%,入選全國農業“產業韌性強”典型案例。港中坪片區規劃獲評全省優秀國土空間規劃一等獎。港中坪村至施家陂村鄉村振興路位列“湖南省最美農村路”之首。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中央、省交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達到序時進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通過省級審核,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經驗全國推介。美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入選《美麗中國在行動2024》報告。市生態環境局鼎城分局獲評省政府實施安全守底行動表現優異單位。
四、人民生活品質更好
社會保障整體提質。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23項省市區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區政府辦獲評省政府實施民生可感行動表現優異單位。新增城鎮就業620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502人。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23億元。基本醫療保險連續4年參保率95%以上。區衛健局獲評全省血防工作先進單位。
公共服務全面提優。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經驗全省推介,“雙減”成效進一步鞏固。新建和改擴建農村公辦園5所,新增公辦學(園)位2160個。全區高考本科上線率達82%。建成運營老年人助餐服務點40個,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282戶。鼎城健兒楊超在巴黎殘奧會上斬獲二金一銅。
社會治理效能提升。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950件。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利劍護蕾·雷霆行動”、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打擊電信詐騙等工作成果顯著。打擊網絡謠言典型案例被公安部推介。深入推進各類專項整治,有效管控債務風險。
五、政府服務效能更優
堅定不移強化政治引領。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見效。
毫不動搖堅持依法行政。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1件、政協委員提案78件,辦復率、滿意率均達100%。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實現全覆蓋,公開政務信息2534條。
馳而不息加強作風建設。堅持過“緊日子”,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財力向基層、民生傾斜。持續為基層減負,制發文件、大型會議、實地督查分別減少5.6%、30%、50%。扎實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謀劃 2025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謀篇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8%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9%以上。
一、牢記囑托抓三農、促振興
堅決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建好高標準農田,穩妥推進耕地有序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實施洞庭湖區重點垸堤防加固二期、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等工程。積極發展富民產業。持續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本地精深加工水平,加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農人,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旅游。大力建設和美鄉村。繼續抓好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改造15座危橋,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積極引導農村移風易俗,嚴控村級債務。
二、吃透政策抓項目、穩投資
盯緊政策爭項目。認真謀劃編制“十五五”規劃,精準對接“兩重”“兩新”等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力爭儲備項目100億元以上,爭取上級資金40億元以上。高效統籌推項目。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聯機制和定期會商機制。力爭實施省市重點建設項目13個,新開工億元工業項目16個,新投產億元工業項目10個。積極配合宜常高鐵建設。協同發力招項目。深入推進產業鏈招商、場景招商、營商環境招商、區位招商、情感招商、基金招商,力爭新引進重點項目25個,其中二產項目20個。
三、凝心聚力抓產業、強園區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舉全區之力奮戰三年,推動常德高新區躋身國家級高新區100強、省級“五好”園區50強。大力推進園區改革。完成鼎城區與常德高新區職能合并、人員轉隸等相關改革,探索“小管委會+大公司”模式。全力提升產業質效。圍繞“兩主一特”產業布局,實施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工程,發展醫美大健康、現代物流及低空經濟新業態。引導中聯建起等建筑裝備企業轉產擴能,持續壯大液壓油缸產業集群,支持蔚藍航空拓展產業鏈條。著力強化創新賦能。力爭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以上,新增省級創新平臺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積極爭取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德試驗平臺、第二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聚力優化園區生態。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招引和培育生產性服務業,幫助企業解決用工、融資等需求。
四、把握機遇抓消費、興城區
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推動江北江南城區協調發展的重大機遇,全面釋放消費新動能、激發城市新活力。挖掘消費潛能。承接好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開展“聚人氣、促消費、興產業”系列活動,落實支持房地產發展政策,挖掘臨江新區、仙女湖步行街等商業板塊潛力。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實施江南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三期)、地下管網改造。改造老舊小區25個、新建保障性住房206套。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和空坪隙地因地制宜建設街頭小景,著力完善陽明湖片區城市功能,高標準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常態化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衛生城市鞏固工作。豐富城市業態。推動橋南市場配套功能完善,規范水產市場經營,加快常德高新區(橋南園區)升級改造,打造輻射湘西北的產業物流、商貿物流、冷鏈運輸中心。
五、攻堅克難抓改革、增后勁
發揚矢志不渝的創業精神,堅定不移推動深層次改革,解決一批多年想辦、沒有辦成的難事,為鼎城的發展打開廣闊天地。高標準落實改革任務。落實零基預算改革、鄉鎮(街道)綜合執法改革、農民穩收增收等重點改革任務,持續深化區屬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提升資產運營效益。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深入開展“鼎品出圈”“鼎品鼎企出海”活動。支持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外貿龍頭帶動全區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力爭外貿實績企業達到26家,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對外實際投資額“破零”。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環境優化提升攻堅行動,持續擦亮“常來鼎城、心想事成”營商環境品牌。制定項目落地審批極簡流程標準,深入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送解優”行動。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六、用情用力抓保障、惠民生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完成省市區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施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深化“簡歷問診”“訪企拓崗”等特色服務,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繁榮發展文化旅游。持續推進“家鄉好戲,暢享非遺”活動,加快建設索縣漢代城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項目。辦好區第六屆體育運動會。提質升級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云峰竹海、鳥兒洲等景區景點,整合港中坪、十美堂等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游、研學游等新業態。
七、時刻警醒抓安全、守底線
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和風險防控體系,扎實做好“保交樓”“保交房”工作。筑牢安全發展屏障。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提高重點公共場所安防水平,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鼎城。守好生態保護紅線。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6%以上,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土壤質量安全可控。
抓發展十項重點任務
大力推進港中坪片區建設,打造鄉村振興、智慧農業樣板。
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引資,做強“兩主一特”和生產性服務業。
大力推進項目建設。
大力推進區屬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
大力推進園區改革,積極進位爭先。
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和精細化管理。
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打造港中坪等公共品牌。
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大力推進國有資產管理與盤活。
大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對黨忠誠
堅持依法行政
堅持大抓落實
堅持秉公用權
堅持清正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