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敏
常德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5000
摘要:本文聚焦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深入剖析教師與學生兩支隊伍的現狀、問題及應對策略,旨在構建高效的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通過文獻研究與案例分析,揭示了加強隊伍建設對鞏固意識形態陣地、服務人才培養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設路徑與創新舉措。
關鍵詞: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工作格局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與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高校作為思想文化的前沿陣地,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一方面,互聯網的普及使高校師生面臨海量信息,其中不乏不良思想的滲透;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推進要求高校積極傳播先進教育理念與成果。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能有效鞏固意識形態陣地,助力高校人才培養,推動校園文化繁榮。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把握研究動態;運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典型高校的成功經驗,為研究提供實踐支撐。同時,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深入了解高校宣傳隊伍的實際情況。
二、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2.1 鞏固意識形態陣地
高校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關鍵領域。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如同 “把關人”,通過準確、及時的信息傳播,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在落實這一重要指示中肩負重任 [1]。
2.2 服務人才培養目標
宣傳工作可通過宣傳優秀學子事跡、解讀教育政策等,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方向指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文件可知,宣傳思想工作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重要作用 [2]。
2.3 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能夠將校園文化活動、學術成果等進行有效傳播,營造積極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師生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也能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社會聲譽 。
三、高校宣傳教師隊伍(兼職通訊員)建設
3.1 隊伍現狀分析
目前,高校宣傳教師隊伍(兼職通訊員)主要由各系部和部門推薦的教師組成,他們承擔著本單位新聞采寫、信息報送等工作。然而,部分教師存在新聞敏感度低,對校園熱點事件反應遲緩;寫作能力不足,稿件質量參差不齊;且因本職教學科研任務繁重,投入宣傳工作的精力有限等問題 [3,4]。
3.2 建設要點與策略
選拔機制精細化:制定詳細的選拔標準,除政治立場堅定、具備新聞素養與寫作能力外,還應考察教師的溝通能力和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建立公開選拔流程,鼓勵教師主動報名,通過筆試、面試、實踐考核等環節,選拔出更優秀的兼職通訊員 [3,5]。
培訓體系多元化:除定期組織政治理論學習和新聞業務培訓外,增加跨學科培訓內容,如傳播學、心理學等,拓寬教師視野。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線上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方便教師隨時學習;線下邀請行業專家開展講座、工作坊,進行面對面交流與指導 [3]。
激勵機制全面化: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中加大宣傳工作的權重,設立專門的宣傳工作獎項,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同時,在學校官網、校報等平臺對優秀教師進行宣傳表彰,增強其榮譽感 [3]。
四、高校宣傳學生隊伍(學通社)建設
4.1 學生隊伍特點與現狀
學生對宣傳工作興趣濃厚,渴望在實踐中鍛煉自身能力。但由于學業壓力大,難以平衡學習與宣傳工作;對宣傳工作的職業前景認識模糊,缺乏長期堅持的動力;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文字基礎薄弱,語言表達不流暢、邏輯不清晰等問題,影響宣傳作品質量 [3]。
4.2 針對性培養與引導策略
興趣激發與保持多樣化:除開展新媒體運營、新聞攝影等趣味性培訓活動外,組織學生參與校外媒體實踐項目,如與地方報社、電視臺合作,讓學生接觸真實的新聞工作場景,提升興趣;建立學生作品展示平臺,如校園新媒體創意大賽,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獎勵 [3]。
堅持提升多維度:除制定合理工作排班制度和邀請優秀畢業生分享經驗外,設立學業導師和職業導師雙導師制度,學業導師幫助學生平衡學業與工作,職業導師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建立學生宣傳團隊內部的互助機制,如經驗分享會、學習小組等 [3]。
文字水平提升系統化:除定期開展寫作講座、一對一輔導和組織寫作比賽外,編寫適合高職學生的宣傳寫作教材,從基礎語法、邏輯結構到宣傳文案撰寫進行系統教學;建立寫作素材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范例 [3]。
五、構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的路徑
5.1 完善工作機制
黨委應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制定宣傳思想工作戰略規劃,定期研究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部門應明確職責,協同配合,形成 “大宣傳” 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從宣傳內容質量、傳播效果、師生滿意度等多維度進行考核,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3]。
5.2 整合資源
整合校內的教師、學生、媒體平臺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與校外媒體建立合作關系,拓展宣傳渠道,提升學校影響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引入社會資源,豐富宣傳內容 [3]。
5.3 創新宣傳方式
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打造全媒體宣傳矩陣,推出短視頻、H5 頁面等多樣化的宣傳產品;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宣傳品牌活動,如校園文化節、學術論壇等,提升學校知名度。運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師生需求,提升宣傳效果 [3]。
六、案例分析
6.1 清華大學宣傳教師隊伍建設經驗
清華大學選拔宣傳教師時要求嚴格,從多學科報名教師中,經多輪考核篩選出優秀者。入選教師能把握新聞熱點,運用新媒體創作。培訓上,構建全面體系,涵蓋政治理論、新聞業務,還邀請媒體專家開展講座與工作坊。激勵方面,將宣傳成果納入考核與職稱評定,設 “優秀宣傳工作者” 獎,提升了宣傳稿件質量與影響力。
6.2 浙江傳媒學院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實踐
浙江傳媒學院黨委發揮核心作用,制定宣傳規劃。各部門協同,整合校內媒體,與校外媒體合作拓寬渠道。創新宣傳方式,推出 “校園微故事” 短視頻,舉辦 “傳媒文化節”,提升了學校知名度與影響力。
七、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未來趨勢
7.1 融合新媒體技術
未來,高校宣傳工作將深度融合新媒體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師生興趣與信息獲取習慣,實現精準宣傳。借助 AI 創作內容、智能推送資訊,提升效率。運用 VR、AR 技術打造沉浸式宣傳體驗,增強內容吸引力。
7.2 培養復合型人才
宣傳工作者需具備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高校將著重培養和引進跨學科復合型人才。鼓勵教師參加跨學科培訓,支持學生開展融合實踐項目,提升隊伍綜合素養。
7.3 注重品牌建設
高校將挖掘自身資源,打造特色宣傳品牌項目,如校園文化節、學術活動等,借助全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同時加強品牌維護管理,豐富內涵,提升學校形象與競爭力。
7.4構建協同育人
高校宣傳隊伍將與教學、學生管理等部門及家長、企業、社區合作,把宣傳思想教育融入課堂與日常管理,開展實踐項目宣傳,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八、結論
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需針對教師與學生隊伍的特點,采取有效的建設策略,并通過完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創新宣傳方式等途徑,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未來,高校應持續關注宣傳隊伍建設,不斷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 [J].求是,2019(13):4-17.
[2]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17-02-27)[2024-10-1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70326.htm.
[3]王偉, 李娜.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0):3-6.
[4]劉輝,陳燕。高校兼職通訊員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J].傳媒論壇,2019 (22):45-46.
[5]趙剛,錢麗。高校宣傳隊伍選拔機制創新研究[J].教育科學,2021(02):35-42.
作者簡介:賀敏,性別:女,出生年月:1987年2月,民族:漢,學歷:本科,籍貫:湖南常德,職稱:助理政工師;單位:常德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