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王浪 通訊員 余佳語 文/圖 眼底還能“破洞”?近日,本就只剩右眼可視物的張爺爺就遇上了此等糟心事,所幸,經過常德愛爾眼科醫院救治,目前病情得到控制。
張爺爺今年81歲,左眼由于早年的青光眼和視網膜脫離,已經失明,平時僅靠右眼維持生活。近幾個月,他發覺右眼看東西扭曲變形、模糊,便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常德愛爾眼科醫院。經檢查發現,患者的視物變形及視力下降是黃斑裂孔導致的,因距發病已有一段時間,需要盡快做手術修補裂孔,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該院眼底病專科主任侯華國介紹,黃斑位于視網膜中央的重要區域,被譽為眼睛的“心臟”,決定著我們的中心視力和色覺。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內的玻璃體會逐漸液化、收縮,與視網膜發生粘連,當玻璃體對黃斑區產生異常牽拉時,可能會撕破黃斑組織,形成裂孔。黃斑裂孔就如同相機底片破損,早期會感到視物變形、模糊,看直線時出現扭曲或斷裂,嚴重時視野中心出現黑影遮擋,甚至無法辨認人臉。若未及時干預,裂孔可能持續擴大,最終引發視網膜脫離,導致不可逆的失明。
“由于患者目前只剩一只眼睛視物,做手術的風險是比較大的,但不做手術,任由病情進展,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這就像高空走鋼絲,容不得半點閃失。一旦手術失誤,患者將徹底失去唯一的光明。”侯華國坦言,這類手術對醫生的經驗、設備精度和團隊配合都是極大考驗。術中,需要切除患者眼球內已經渾濁、牽拉黃斑的玻璃體,剝離與黃斑裂孔發病相關的黃斑前膜或視網膜內界膜,并向眼內填充氣體,以使黃斑孔閉合。
目前,張爺爺已接受手術,病情得到控制。
侯華國特別提醒,黃斑裂孔早期癥狀易被忽視,很多患者就診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期。一期可先觀察,到了二期則需及時手術,拖延治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視力持續下降,失明風險激增。50歲以上人群每年應接受眼底檢查,高度近視者需縮短至每半年一次。當發現門窗變形、字跡缺筆畫、顏色變暗時,應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