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李白 通訊員 羅文 陳星 文/圖
“醫生每月上門送藥、做心理疏導,還幫我們申請了補貼,日子終于有了盼頭。”在石門縣白云鎮,精神障礙患者家屬李大爺握著家庭醫生的手連連道謝。這樣的暖心場景,正是常德市深化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常德市衛健委以“全周期服務、全鏈條管理”的理念,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精神衛生綜合服務網絡,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醫防融合、社會參與”的服務新格局,為百萬群眾織密心理健康的“防護網”,托起民生的幸福基底。
資源下沉,織密基層服務“一張網”
過去“求醫無路”,現在“送藥上門”。
春節之后的第一個工作周,常德市康復醫院組織12位專家初春踏訪,為“重精”患者送上溫暖關懷。3月份、4月份,常德市康復醫院、常德市精神衛生中心連續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診斷復核及心理健康關愛服務行動,將優質的醫療服務送至患者家門口。3次活動,累計完成近千例患者的診斷復核,優化治療方案,完善動態檔案,宣傳和惠及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更加科學化、精準化、常態化。
精神衛生服務工作,作為常德市夯實民生福祉、推進健康城市建設的關鍵抓手,被列入《健康常德“十四五”建設規劃》,是常德市民生保障“十大工程”之一。近年來,常德市統籌施策,全域共促,重點開展了“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明確了“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降低精神障礙發病率”的工作目標,將“精神衛生服務覆蓋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等指標納入“健康常德行動”年度考核體系。
目前,市衛健委統籌構建“市+縣+鄉+村”的四級網絡,全市精神專科醫院和設置了精神科的綜合醫院有22家,設置精神專科的醫院實現縣級全覆蓋,規范化治療率達95%以上;鄉鎮設立187個心理健康服務點,形成“30分鐘心理服務圈”,患者人均就醫時間縮短60%,打通了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織密了基層服務的“一張守護網”。
政策托底,打好民生保障“組合拳”
對重度精神疾病患者這一特殊群體,最大限度給予政策托底、特殊保障,是全市上下的共識。
“沒想到政府連住宿和伙食費都包了,真是雪中送炭!”剛出院的抑郁癥患者劉先生感慨道。
統籌施策,全域共促。據悉,漢壽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購置6臺配備診療設備的專業醫療車,全額保障精神障礙患者基本用藥。對低保、五保及脫貧監測對象,減免其住院期間的生活費,切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近年來,漢壽縣針對特殊患者群體,創新構建“醫療上門+全周期管理”服務體系,有效破解了偏遠地區患者就醫難、負擔重等民生痛點。
“我們正著力構建覆蓋篩查、治療到康復的全周期管理模式,通過組織家庭醫生團隊上門服務、定點機構免費體檢等舉措,有效減少患者停藥或斷藥風險。”漢壽縣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該縣將進一步加強日常病情回訪和健康體檢,發放三級及以上患者監護人監護補貼,補齊基層精神衛生服務短板。
在市衛健委的積極引導下,該縣創新的篩查、治療到康復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將逐步在全市推廣開來。
依托市康復醫院建立常德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心,市衛健委還組織對各行各業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進行培訓,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社會協同,繪就共建共治“同心圓”
2024年12月12日,常德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會在津市市德雅中學召開。
值得一提的是,常德市教育局與常德市康復醫院在會上正式簽署了醫教協同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構建以學校為基礎、以服務對象為需求、以專業心理醫療團隊和專家資源為依托的心理健康服務新模式。
以此次合作為例,市衛健委積極推動醫療機構、各級精神衛生中心與全市高校、中小學校簽署醫教協同相關合作協議。2024年,先后與全市5所高校簽訂相關合作協議,掛牌“常德市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共完成對高校師生的心理健康講座輔導等38場,完成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咨詢專場52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講座及家長課堂62場。
此外,2025年常德市還組建市級巡講團1個,醫療機構巡講團5個,全面啟動心理健康知識面向機關、面向企業、面向學校巡講活動,其中面向學校心理健康知識巡講活動計劃完成20場次。
守護心理健康,為愛行動,為“心”加油,是全市精神衛生工作一以貫之的焦點。
近年來,常德市文明辦聯合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康復醫院、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持續開展心理健康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共發放宣傳手冊10余萬份。同時,全市組織深入機關、企業、社區開展心理健康講座210場次,發放心理健康知識手冊10萬余份,開展防疫人員心理健康評估及疏導1.2萬人次。
今年,12356國家免費心理援助熱線在常德市24小時運行以來,提供了3589人次的心理療愈。在此基礎上,常德市投入運行了“常德市社會心理服務智慧平臺”,為群眾提供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服務。
從“流動醫療方陣”到“零距離”義診,從助殘創業到四級聯動精準服務,常德市以“醫療資源沉下去、政策保障浮上來”的創新實踐,構建了精神衛生服務的“常德模式”。2025年,常德市將進一步推動“弱有眾扶、病有良醫”的民生圖景落地生根,讓每一分堅持都能點亮希望之光,每一次守護都能詮釋城市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