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鑫 通訊員 肖海麗 文/圖 6月20日,在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復基小學項目式學習成果交流展上,涵蓋學校六個年級、綜合不同學科的20個項目式學習成果集中亮相。300多名家長代表受邀參展,他們拿著投票貼,駐足在不同的學習成果展示臺前,為各自心目中精彩的項目投票。
“這是我們組為身邊的植物設計制作的自動澆水裝置,根據土壤濕度可實現自動澆水。”指著展示臺上的自動澆水裝置,五年級學生張恒郡向前來參觀的家長們分享他們對自動澆水裝置的巧思。
交流展上,學生們化作講解員,為各自項目內容做闡述。《如何設計一個能高效收納講臺物品的環保收納盒?》項目組成員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了一款環保收納盒,解決了講臺收納痛點;《詩韻新聲——音樂與詩歌的創意對話》項目組則融合語文、美術等學科,完成了對古詩的配樂創作與表演;低年級的項目組《我們一起花樣跳繩吧》將體育和音樂跨界,自創花樣跳繩動作……
復基小學項目式教研組組長介紹,項目式學習是復基小學2024年從北京師范大學項目學習課題組引進的教學方法,它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組建團隊,在一段時期內調查和應對一個開放式問題,從而習得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在隨后召開的交流分享會上,學生代表進行了課例展示,并分享了項目背景、實施路徑、核心成果等。一位學生感悟道:“這些活動,讓我們在實踐中遇到最好的自己。”隨后,來自武陵區北正街小學、中建育英小學、金丹實驗學校、工農小學的老師代表進行了項目式教學的經驗分享。活動最后,北京師范大學PBL研究院院長羅穎進行了專家點評。
為何要推進項目式學習?復基小學負責人談道,項目式學習是基于真實世界、真實情境、真實問題的任務驅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主地動口、動手、動腦、動情,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的學習方式,也是多維度、多元化的教育評價方式和記憶途徑。這些特點既體現了時代演進對教育的新的要求,也符合學校一直堅守的教育的基本規律。希望通過項目式學習在學校的開展,促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方式轉變,從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