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處于洞庭湖之濱的漢壽縣是我國甲魚的主產地,全縣甲魚年產值近60億元,據《華聲在線》報道,2021年,全國龜鱉產業年產量達41.6萬噸,總產值近千億元,漢壽甲魚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8%,權重不小。
漢壽全縣水域面積達96萬畝,環境得天獨厚,適合甲魚的繁衍生長。20世紀50年代,漢壽野生甲魚年出口量達60噸。1975年,漢壽甲魚曾被送進荷蘭國宴,迎來高光時刻,1995年,漢壽縣獲評“中國甲魚之鄉”?!皾h壽甲魚”也是全國唯一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雙標”產品。
11月5日,漢壽成功舉辦了2022中國(漢壽)甲魚產業發展大會,會上,漢壽縣被授予“中國龜鱉產業啟航地”“中國生態甲魚品質強縣”稱號。這次盛會可以看成是一次政府宣言,它彰顯了漢壽縣委、縣政府發展甲魚產業,打造漢壽甲魚品牌的決心。2006年5月,福建沙縣政府舉辦了“首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正式打造沙縣小吃品牌,15年的彈指一揮間,沙縣小吃已成為名揚華夏的知名品牌。
經過20多年的沉淀積累,今天漢壽甲魚的資源優勢和品牌價值比2006年的沙縣小吃強很多,漢壽甲魚完全可以借鑒沙縣小吃、單縣羊肉湯以及其他外地品牌之成功經驗,將優勢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轉化為富民工程,發展成為漢壽乃至常德城鄉居民就業增收的支柱產業。
從外地的經驗來看,要精心打造一個品牌,政府應全力主導,戰略規劃、戰術實施。推介會、政策激勵、品質建設、品牌推廣、連鎖經營、產業園建設、文化加持等等十八般武藝全都要用上,同時還需要一任又一任為官者的接力堅守。當然,除了政府部門的作為還要有全社會的力量參與,據媒體報道,沙縣外出經營"沙縣小吃"的經營戶已達到6萬人,約占沙縣農村人口總數的32%。漢壽縣目前人口80萬左右,有甲魚繁育養殖戶2000多戶,甲魚從業人員5萬人,不到總人口的20%。經濟行業研究認為,如果某一行業吸引超過30%的人加入,行業定會持久有活力。
甲魚附加值高,開發價值大。漢壽縣甲魚質量優良,是正宗的中華鱉,20世紀70年代全國第一個特種水產研究所就在漢壽成立,專門從事甲魚研究和產業的技術推廣。此次漢壽以甲魚為抓手尋求地方經濟的突破提質看中的正是漢壽甲魚的優良品質,我們了解到,漢壽縣今年深入實施“強工穩農、活旅靚城”發展戰略,將甲魚產業納入發展重點,全力打造“漢壽甲魚”這一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可謂看得準抓得好,是揚己之長,是進一步壯大和鞏固資源優勢的有效之法。
農業大市是常德驕傲的“IP”,大不等于強。從農業大市變成農業強市還需要有多個農業品牌的支撐,品牌是大而強的關鍵。這一次,漢壽縣瞄準甲魚下先手棋,是水到渠成,是振興甲魚產業的精準發力,是在自己制造甲魚產業騰飛的風口。我們驚喜地看到,下一步,漢壽縣將力爭建設全國最大的甲魚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基地縣、全國產銷總量最大的甲魚系列產品供應基地縣和全國最大的信息網絡甲魚產業物流基地縣,到2025年,漢壽甲魚池塘專養(精養)、魚鱉混養及稻鱉綜合種養面積發展至18.9萬畝、商品甲魚產量達到4.85萬噸,以甲魚為主的特養產業價值達100億。
漢壽甲魚因其高品質備受寵愛,有能力游出洞庭湖出湖南到全國,“漢壽甲魚”更有能力從地方品牌脫穎而出蝶變成為全國品牌,希望此次通過漢壽甲魚的立標打樣,帶動我市更多的地方品牌如茶葉、香米、柑橘紛紛效仿發力,各自壯大品牌,形成全國性競爭力,助力常德農業變得既大又強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