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1月3日常德融媒報道,2022年度常德市十大農產品品牌出爐:“常德香米、歪脖脖、精為天、大湘正食(石門臘肉)、南北特(休閑食品)、華甲甲魚、鄭太農業、金蘿莎、山榨坊(菜籽油)、桃源紅茶”榜上有名。
常德號稱“洞庭糧倉”,其所轄9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7個是國家糧食大縣,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連續19年穩居湖南第一,就是全國排位常德也能進前50名。農業大市名頭響徹湖南多年,農業比重大且產品品牌有一定比較優勢。
放眼全國,傳統農業大市均在探索如何將擁有的產量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質量優勢。打造業內知名品牌,將品牌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是不二之選。十大農產品品牌評選是常德市在這一方面下的“先手旗”和尋求的突破口。從2017年開始,常德市已連續7年開展農產品品牌評選,這一舉措有效激發和催生了本地各農業生產主體的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同時持續的品牌打造也讓常德知名農產品品牌矩陣初步形成,品牌轉化的財富效果看得見、摸得著,由此而帶來的輻射作用直接促進行業的發展。
傳統產業如何破局?國內有不少成功的經驗。位于東北的哈爾濱市大力實施品牌培育、強化品牌宣傳推廣成為業內成功的經典案例。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也是全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哈爾濱市所轄五常市為縣級市,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全國水稻五強縣之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這些年,哈爾濱市著力培育和推廣五常大米品牌,效果非常明顯,五常大米從種得好到賣得好,已經從當地走向了全國。2021年,五常大米銷售70萬噸,產值達160億元。可以說,五常大米已經從一個地方品牌成為被持續追捧的有全國性影響力的網紅農產品品牌,哈爾濱市也通過五常大米品牌的打造,帶動了黑龍江甚至東北大米的強勁發展。
農業屬于投入大、見效慢的重資產行業,對于農業大市常德而言,我們都希望目之所及皆為品牌農產品,但骨感的現實告訴我們,品牌打造不易,這條路難且長。此次入選的精為天、歪脖脖、河州甲魚等企業深耕本土多年,是常德區域農業品牌的翹楚。對于這些既有品牌,要鼓勵它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像五常市一樣走大而強之路,更多發展中的農業品牌要找到自己發力的賽道。筆者熟知的石門茶葉其實就有可發力之處,坐擁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和湖南屋脊兩大IP,挖掘和講好他們的故事,說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距石門200公里的湘西州保靖縣最近幾年將區域內的黃金茶做得風生水起,主要是講好了“一兩黃金一兩茶”的故事,益陽安化的黑茶從茶馬古道出發,已發展成為年產值300億元的農業巨無霸。這些農產品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業的文章雖然難做但卻大有可做之處,一旦品牌培育成功,地方政府、企業、百姓多方受益。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常德市有15家企業、38項產品通過“圳品”認證,“兩品一標”數量達435個,培育了常德香米、常德紅茶、常德甲魚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區域公用品牌。今年,常德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提速專項行動,聚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千億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產品品質優、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強的“德”字號農產品品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常德的征途中,需要有更多“德”字號破繭成蝶,走出沅澧大地、走向全國,為常德“長臉”。作為農業大市,只有“德”字號農產品品牌形成規模、形成品牌集群,才能擔當起為常德經濟社會發展打頭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