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晟 通訊員 高偉 文/ 圖
“大到房前屋后的衛生,小到廁所的洗漱臺擺放,都是我們每個月入戶打分的重點。”7月18日,在西洞庭管理區祝豐鎮民安村村部,村黨總支書記葉真翻著該村《7月環境衛生入戶打分表》向記者介紹。
只見每張表格上包括室內衛生、廁所衛生、房前屋后衛生3個大項,窗臺墻角、便盆衛生、垃圾禁燒等14個小項,每一項都需要打分,并根據得分排名。細看密密麻麻的打分欄,98%的家庭都能打到90分以上。
為何建一張如此細致的表格?到底有沒有必要?
葉真說,表格的是根據近年來村里每戶的情況,一步一步升級改進而成。自從有了表格,每家每戶的衛生環境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他認為,習慣成自然,只有把自家衛生保持住了,村民們漸漸地就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家都護好了,還愁大家嗎?”葉真開懷而笑。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民安村是西洞庭管理區祝豐鎮的第一大村,全村1803人,450戶常住人口,衛生設施陳舊,人居環境整治壓力頗大。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人居環境該怎么搞?村委會開會時,大家一致認為黨員干部要先帶頭。
78歲老黨員方海堂坦言,原來自己的衛生意識不強,房前屋后垃圾亂堆亂碼。自從參加了黨員大會后,他深刻意識到,把自己家的衛生環境整理好,不僅僅是自己住得舒服,也是為子孫后代謀福利,更是對村里建設的支持。
思想上、行動上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方海堂一人。葉真說,當時,全村83名黨員,家家都有行動,在全村迅速興起了一陣人居環境整治新風,也讓他看到黨員們“聚沙成塔”般的力量。
趁著西洞庭管理區人居環境整治浪潮,民安村建起了小型污水處理站、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中心,掀起了農村廁所革命、畜禽和珍珠退養等攻堅戰,全村面貌一天天悄然改變。
“這是我們今年新建的一個幸福屋場。”在葉真的帶領下,我們來到4組的幸福屋場,一塊不大的長方形廣場上,豎立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四周擺放著一些嶄新的運動器材,葉真說,對于這個幸福屋場,老百姓們很是珍惜,還自己花錢在廣場的四周種上了鮮花。
不知從何時起,民安村的村民們越來越“愛美”,打造出的美麗庭院一個接著一個。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來到民安村村民彭小英的家中,記者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個簡單的三間平房,院子外面種了很多樹,樹叢中一個中式風的平房若隱若現。走進院子,入眼處干凈整潔,院子一角放著石凳石桌,四周圍著鐵柵欄,柵欄間種滿薔薇花。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彭小英說,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她和家人們一盤算就把老房子改造了,還在后院里種上果樹和蔬菜,在美麗庭院中安度晚年。
葉真說,近年來,民安村因村制宜建設美麗庭院,通過以點帶面,做到“里子”“面子”一起美,讓一個轉角就是一處小景,一條小巷就是一處風景,一戶庭院就是一道美景。
目前,民安村聘請了4名保潔員,8個公益性崗位,另外由老黨員組織成立的衛生協會,每月一次入戶衛生檢查,建立長效機制,讓鄉村美景持續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