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郭學薇 文/圖
“小區的路面變得平整了,垃圾堆放區也沒有異味,屋頂漏水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處理,現在的居住環境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近日,市城區香格里拉·領域小區的多位居民表達了對居住環境改善的高度認可。
香格里拉·領域小區位于武陵區丹陽街道光榮路社區,建于2010年,共有2棟住宅樓,約300戶居民。“經過10多年的風雨洗禮,小區路面破損、頂樓漏水,不少業主對居住環境表示不滿。”小區業委會主任李康回憶道,之前兩任業委會成立后對小區缺乏有效監督,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業主搬離后繳納物業費的人數變少,小區物業服務質量變差,導致公共設備設施老化、居住環境臟亂差等問題頻發。
在業主們對小區現狀強烈不滿時,小區進行了第三次業委會改選,李康當選為第三屆業委會主任。李康介紹,他是這里的原住民,也是首批入住小區的業主之一,對小區情況十分熟悉。他說:“前兩次選業委會時就有人提議讓我參與,當時剛退休,考慮到業委會工作耗時耗力,就沒有同意。直到第三次選舉時,社區工作人員也來動員我,于是我就承擔起了這份責任。”
今年6月底,隨著原物業公司的撤出及新物業的引入,李康帶領的業委會發揮引領作用,根據收集到的業主意見,決定對小區環境進行升級改造。
“之前小區增加了一些收費停車位,3年多時間間積累了大約9萬元的公共收益,但這對于整個小區的改造而言遠遠不夠。考慮到小區戶數不多,房屋維修基金也不充裕,這次改造選擇盡量不動用維修基金。”李康說。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業委會在小區業主群里發布了業主眾籌改造的消息,并在小區醒目位置張貼了捐贈倡議書,這一行為得到了業主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小區改造,人人有責;愛心捐款,共筑溫馨。你我一小步,小區一大步。”“于情于理都應積極支持與配合。”“小區的業主要齊心協力,共建家園!”……短時間內,便籌集到了公益眾籌基金6萬余元,148戶業主積極參與其中。
不僅如此,業委會在反復對比選擇了新的物業公司后,還提出了入駐要求,新物業公司必須先期拿出5萬元資金,用于小區的基礎設施提質改造。
最終,在新物業公司的配合下,改造資金順利到位。小區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維護、升級更新。道路的改黑擴寬,讓居民們腳下的路更加平坦寬敞,建設實用的電動車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停放需求,對二棟的電梯門框、進出口大門、廳堂改造,對大門門禁門閘、院內與地下車庫監控維修、更換10盞太陽能路燈,以及埋設瀝水暗溝等,在物業、業委會的共同監督下,經過近3個月的施工改造,項目順利完工。
10月27日,記者走進香格里拉·領域小區,映入眼簾的是停放有序的車輛、修剪整齊的樹木、平坦寬敞的道路,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在小區業委會公告欄、業主之家公告欄、樓棟電梯口等醒目位置,還張貼著《香格里拉·領域小區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捐贈倡議書》、捐款明細表、香格里拉·領域小區改造項目工程量清單等,業委會、物業公司主動接受業主的問詢和監督。
“我們不僅按要求對捐款明細、改造項目造價等進行公示,還一筆筆支出都對業主進行了解釋,確保了業主對此次改造支出情況一目了然。”小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區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業主的滿意率、幸福感溢于言表。看著眼前的變化,業主伍女士說起小區的新面貌,由衷地為業委會所做的工作點贊:“業委會幾個成員都是快70歲的人了,為了小區的環境真的是操碎了心,大熱天的為改造的事情東奔西走,我們小區有現在這個樣子,真的是太感謝他們了。”
改造得到了業主們的贊揚,業委會主任李康既感欣慰又有些許辛酸:“管理小區確實不易,有支持的聲音也有反對的聲音,真是嘗遍了酸甜苦辣。”
但當記者問道,是否還繼續為業主服務時,李康表示:“只要條件允許,我還希望能繼續推進改造。誰不想住在舒適的環境中呢?我快70歲了,如果將來離開時能聽到業主說‘這人做了不少好事’,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這次基礎設施升級后,我們小區還面臨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電梯老舊了要考慮更換,二是某棟樓頂的水箱漏水影響了消防用水安全,這些改造都將面臨一筆不小的資金。”采訪結束時,李康告訴記者,他將帶領業委會,與全體業主一起努力,用行動打造更好的生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