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楊力菲
初春時節,天氣轉暖,西洞庭湖碧波蕩漾,上百只來此過冬的小天鵝,成群結隊,舞動翅膀,在水面游玩嬉戲,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據統計,今年有33976只候鳥來西洞庭湖過冬。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調蓄湖泊和濕地,對凈化環境、調節水位、維護生態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常德市高度重視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4年,洞庭湖常德湖區水質連續4年穩定保持在Ⅲ類。
隨著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來西洞庭湖過冬,很多珍惜水鳥也來西洞庭湖“打卡”。從今年的監測情況來看,湖南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白鶴、東方白鸛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小天鵝、鴻雁、白額雁、白琵鷺的身影。其中,灰鶴、白鶴、小天鵝等珍惜水鳥監測到的數量創歷史新高。
“看著渾身潔白的小天鵝在碧綠的湖面上翩翩起舞,真是一種視覺享受?!苯陙?,西洞庭湖還吸引了不少的觀鳥愛好者前來觀鳥,成為游客來常德旅游的新晉“打卡點”。
很難想象,2017年前,西洞庭湖遍布歐美黑楊,水質常年為Ⅳ或Ⅴ類,當時來過冬的候鳥不超過1萬只。在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問題之后。常德市下定決心,開啟了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先后清理了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12.18萬畝歐美黑楊;將漢壽縣8萬畝珍珠養殖池轉型為生態魚塘;成功治理了87條農村黑臭水體,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率達到74%;完成排污口整治問題84個;大力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工作,澧水入湖斷面總磷濃度對比2021年下降31.8%。
久久為功,持續多年的治理,讓西洞庭湖換了“面貌”。如今西洞庭湖鳥語花香、碧水藍天,已成為常德生態畫卷中一抹新的亮色。
俯瞰沅澧大地,我們還可以看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將生態環境與地方文化相融合,打造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現了“生態風景”到“美麗經濟”的轉變;市區穿城而過的穿紫河,已蛻變成為聞名全國的美麗風光帶,成為常德市城區一條流光溢彩的“金腰帶”……
西洞庭湖、桃花源、穿紫河,這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是常德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常德畫卷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常德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2024年,市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39.2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達7.1%;重污染天數僅有1天,比2023年減少10天,PM2.5平均濃度和重污染天數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低、最少;全市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沅澧兩水干流斷面水質連續5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