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韓冬 通訊員 江鋒 李勇義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注定沒有未來。’可以說,發展教育就是讓更多的孩子仰望星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民族強。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也是寄托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辦好教育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3月21日,全市教育大會上,常德市委書記羅毅君道出教育的意義以及賦予的使命。
常德自古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歷屆市委市政府對教育用非常之心、用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情。20余年來,隨著“常德教育二十條”“教育強市”“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教育3個三年行動”“校園文化建設”“常德市尊師重教十條”“常德市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等一項項常德教育全局性、戰略性舉措的落地,常德教育事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一座錨定“三個高地”新坐標的文化名城,如何匯聚核心競爭力?一片推進“二次創業”的沃土,何以孕育滋養高素質人才?一塊享譽三湘四水的“金字招牌”——常德教育,怎樣持續擦亮?在建設教育強國、強省、強市的道路上,常德昂首闊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常德心懷久久為功的定力。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近4年,全市每年教育總投入超過100億元,其中3.2億元用于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常德智慧教育云平臺”上線運行,一個覆蓋基礎教育全階段的常德版“互聯網+”教育服務體系搭建完成。教育、公安等部門數據互聯互通,近2000輛校車行車軌跡、車內實況可實時查看,駕駛員接打手持電話、抽煙等危險行為自動觸發預警,全市校車實現“云監管”,校車智能監管平臺上線2年,校車交通違法行為大幅下降。常德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智能互動屏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智能手環可在校內快速定位學生位置,信息系統記錄下的數據幫助教師形成量化數據。“數字技術像一束束光亮,融化孩子們生活中的障礙。”常德特殊教育數字化典型案例登上2024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更多的好消息紛至沓來:湖南文理學院成功申碩,常德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成功設立并招生,常德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現代農業產教聯合體入選全省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單位,11所職業院校、21個專業(群)入選全省“雙高雙優”建設計劃。
堅持立德樹人,育人質量全省領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我市始終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教育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全面落實“五育并舉”“三全育人”。14萬余名師生參與了“我的韶山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看常德”主題研學,全員文體活動、青少年讀書行動和心理健康護航行動迅速啟動,大力推進中小學校黨報黨刊進校園、高中學校新聞聯播進班級。我市獲評全省首個疏堵結合防溺水試點市,全市近6萬名學生掌握安全游泳技能。以石門縣五完小足球隊為原型的勵志電影《踢出個未來》在全國院線公映,山旮旯的校園足球“火出圈”。周末幫環衛工媽媽掃大街的“孝心少年”周奕唯被央媒頻頻聚焦,他和媽媽受邀現場觀看了總臺央視的春晚。桃源縣入選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桃爸桃媽公益沙龍”等一系列家庭教育品牌活動深受歡迎。2024年,常德59名學子被軍事院校錄取為飛行學員,“出飛”人數位居中南五省市州第一。
堅持強師興教,教師隊伍活力十足。在這個春天,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鼎城區蔡家崗中學“故事老師”麻小娟帶著“健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篩查干預機制”的建議案進京參加全國兩會,面對媒體鏡頭,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推介家鄉。麻小娟是我市5.1萬名專職教師中的一名,“90后”的她投身鄉村教育,1001個夜晚,她走進學生宿舍,舉著手電筒講睡前故事,溫暖著每一顆留守的童心。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大教師培養引進力度,推進國家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常德不遺余力。據統計,近3年新聘專任教師3626人,其中引進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63人。
堅持改革創新,教育生態持續向好。2024年10月,全國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現場推進會在常德召開,常德縣中高質量發展經驗全國推介。作為高效辦成教育入學“一件事”全省唯一試點市,常德市教育招生錄取開啟從“一鍵報到”到“一鍵錄取”至“一鍵發送”模式,招生工作更加透明高效。“雙減”工作經驗被教育部推廣,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減少341家,壓減率達77.32%。出臺《社會事務校園“四不進”》,制定市級層面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9項,壓減率達86.8%。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常德教育擘畫藍圖——努力建成“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的教育福地,“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辦學高地,“全面發展、全面成才”的求學圣地,讓教育成為常德匯聚發展要素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全市人民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常德提供人才貢獻、智力服務和要素支撐。(圖片均來源于常德日報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