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報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胡小紅 文/圖 “現在溝渠不臭了,終于能放心種菜了!”7月2日,武陵區芙蓉街道石灰社區八組組長劉開民站在石灰社區溝渠邊,看著恢復清澈的灌溉水,長舒了一口氣。此前,附近地下管網生活污水溢出到石灰社區溝渠影響灌溉水源問題,困擾了當地百余戶居民半年之久。
石灰社區七組和八組居民以種植玉米、黃瓜等蔬菜為生,石灰社區溝渠是當地居民種地澆水灌溉的主要水源。自去年底起,居民發現溝渠散發刺鼻異味,水質渾濁,農作物灌溉受到嚴重影響。“從溝渠里取水澆菜,不利于菜的生長,居民得承受不小的損失。”劉開民告訴記者,問題成因主要系城鎮開發邊界調整后,某學校周邊區域地下管網建設未能同步完善,導致生活污水管網與市政主管網尚未實現有效貫通。加之,該學校西北角丹溪路地基塌陷、管網破裂,導致污水堵塞外溢至溝渠。
在該校后勤處,工作人員楊銀芝向記者倒起了苦水。學校宿舍區住著3000多名學生,每天產生大量生活污水。由于管網未貫通,為應急,學校不得不鋪設150米臨時管道,每周兩次用抽水泵將污水引排至其他片區。“每次抽排要花大半天,遇上暴雨天根本來不及。”楊銀芝說。
武陵區芙蓉街道了解情況后,多次協調各方力量想盡快解決該問題,但因整改工作涉及多方協調,前期推進緩慢,居民訴求遲遲未得到解決。“污水漫灌時,從這里過路都臭,別說是用水澆菜了。”石灰社區八組的一位居民向記者抱怨道。
去年10月,武陵區芙蓉街道生態事務中心、城建城管辦牽頭,聯合市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區住建局、某學院,現場勘查后制定方案——市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實施管網連通工程,開挖道路、改造污水管網,將該學院管網接入高泗路市政主管網;對塌陷區域地基加固修復。經由市海綿城市建設服務中心組織人員進場施工,今年6月,污水排放問題得以解決。
7月2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溝渠水質已明顯改善,原本泛著泡沫的黑水不見了蹤影。塌陷路段圍起了施工圍擋,正在進行最后的修復作業。
“居民滿意才是驗收標準。”武陵區芙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整改為轄區同類問題提供了樣本,下一步將排查類似隱患,避免“拖延應付”作風。